愿所有热爱都不留遗憾
今天是AIESEC in XJTLU的十岁生日,也是我离开组织的第689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疫情下的毕业季、做了三段实习、开启了网课留学生活,并即将成为一名“打工人”。
即使已经离开组织两年,它带给我的影响仍渗透在我走过的每一段旅程中。让我时常感叹、时常感谢,谢谢在五年前遇到了这个地方,谢谢一路上遇到的这群人。

0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现在仍记得,大一的某天早上,睁开眼,看见AIESEC面试通过短信的那一刻,我开心地躺在床上大笑。比收到各种录取通知书都要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什么执着的爱好,或是非要不可的东西。但遇到AIESEC后,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热爱,什么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也时常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我一次次选择留下,让我舍不得告别,让我即使离开了仍时常惦念。
大概是“纯粹”二字吧。
为了“Peace and fulfillment of humankind’s potential(和平与开发人类潜能)”,为了实现十七个联合国可持续目标,一群年轻人在努力推动那堵墙,即使它只动了一点点。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现在看到这些话,还是会想起那些热血的日子,在最灿烂的青春,不怀功利之心,不计投入回报,只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我还记得,在高考前,我曾因为全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在家哭了一场,作为上海考生,总有一种“多吃多占者对于不幸者的愧怍”。
或许那时就注定,我会在遇见AIESEC时一见倾心。

02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敢想敢做,无问西东
大二时,我和一个teammate(队友)去看《无问西东》。出了电影院,她站在地铁站中间抱着我哭诉了很久。
我们都曾纯粹地、无畏地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认同的事情,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选择妥协、选择放弃、选择随波逐流。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那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触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弦吧。
转眼,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过去一年,和朋友探讨最多的就是就业,而听到最多的就是迷茫与不安。
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们曾在AIESEC体会过一群价值观相似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拼搏的感受,便不能接受随便找一个工作,只为养家糊口。可是,就业市场又是如此残酷。
另一位朋友对我说:她想去NGO工作,可是目前公益组织的薪水真的太低了。越长大,越明白,我们无法做到将金钱完全置身事外。
因为体会过什么是热爱,所以不甘;
因为见过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人们,所以相信;
但同样因为活在世俗社会,所以害怕。
不敢做出选择,是因为身边的所有人和事都告诉你,月亮与六便士是个选择题,可你偏想兼得。
去年一年,我也因为就业迷茫焦虑了许久,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知道把自己扔到市场上去卖卖究竟有几斤几两。不过,AIESEC的许多特征,一直都是我在选择公司时的重要参考标准。
我曾因为就业去咨询过一位老师,他对我说:你现在不用想这么多,做好每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情,什么样的能力自然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能力强,好的工作会主动来找你;能力差,即使给你一份好工作,你也驾驭不了。
去年,我在心里劝说过自己很多次、挣扎过很多次、也妥协过很多次。但幸而啊,最终我还是找到了那个我喜欢且认可的地方。不知三年、五年、十年后,我是否仍能爱我所爱,行我所行。
我也想对那些仍在迷茫中的AIESECer朋友们说,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找到那个让你们心仪的地方的,毕竟这是一群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人啊!

03 既会方程公式,也会孤注一掷;既有大人模样,又在少年锦时
去年我做了三段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 AIESEC 在潜移默化中究竟给我带来了多少宝贵的财富。
因为做了一年半的TM(人才发展部),我更加了解招聘的流程设计和考核点、了解企业想要怎样的人、了解我和企业是否互相适配。
因为做了一年EB(副主席),我更加明白leader(领导者)和follower(跟随者)在思考问题时有何区别,明白实习生做的每一件小事是处于整个项目的何种阶段以及具有何种目的,可以更快地了解整个公司和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文化氛围。
因为听了并讲了无数遍的Golden Circle(Why-How-What黄金圈法则),我能更加准确地抓住一件事情的本质。
因为处于一个多元的组织,我变得更加包容,可以接受和理解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即使不认同,也可以和平相处。
因为在组织里需要和各种公司、同学、老师打交道,需要在台上一次次地演讲,我从一个内向的人变得不再怯场,在公司也可以和领导从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 …
如果讲下去,或许能讲三天三夜。
而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AIESEC can give you nothing, but you can get everything you want here.”
每到这些时候,我便不禁想感谢那个当初在组织里一次次选择留下的自己。

04 有缘相聚,甚是欢喜
其实,怀念AIESEC,更多时候是怀念这群人。
- 怀念面对困难时,有人做你坚强的后盾;
- 怀念产生一个想法时,有人和你一起拍案叫绝;
- 怀念一个眼神,就有人能心领神会;
- 怀念那一次次走心的deep deep talk(深聊)… …
当然,还有那句 work hard,play harder。
- SEC(夏季年会)的晚上,我们骑了个车队跑在上海的街头;
- 确定要离开学校的那天,我们拎了几瓶酒跑到独墅湖边吹风谈心;
- 下任的那个暑假,我们漫步在曼谷的街头和普吉岛的海边;
- 这一次,又一拍即合跑到了四年都没来过的太湖边… …
每一次和大家待在一起都很开心,也很放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微信里,iGT(国际人才引进项目部)和EBT(主席团)的群从2017、18年至今一直都活跃在我的置顶里。

05 姑苏匠心,精益求精;姑苏匠人,生生不息
我们曾探讨过,会不会有一天 AIESEC 不再做 Exchange(交换)了。
“会吧,毕竟组织在成立之初,也没有海外交流项目,这只是为了实现愿景而产生的一个产品而已,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总会出现新项目替代它的。”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虽然作为 Alumni(校友),我还是没有搞明白“微迹未来”到底是干嘛的,不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希望下一个十年还能见到大家!

最后,
祝曾经的AIESEC in XJTLU,
现在的 AIESEC in Suzhou 十周岁快乐!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